随着全球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民众心理健康素养(Mental Health Literacy, MHL)不足已成为专业心理干预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干预措施因其广泛覆盖性和高可扩展性,被视为大范围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对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然而,目前在线干预的设计参差不齐,内容缺乏有效的科学验证和系统性评估。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2024年8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臧寅垠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了题为“Digital empowerment in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of internet-based interventions for enhancing mental health literacy”的元分析研究。该研究综合分析了来自七个数据库(PsycINFO、PsycArticles、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和CINAHL)中的29项随机对照试验,涵盖了全球11,582名参与者,评估了在线干预在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以及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干预措施在各方面均有显著的积极效果,包括:知识提升(g = 0.459);污名减少(g = -0.332);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g = 0.168);寻求专业帮助的倾向(g = 0.135);心理健康改善(g = -0.074)。此外,研究还发现,其在提升心理健康知识方面还具有显著的长期效果(g = 0.487),表明科学设计和实施的互联网干预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研究也指出,为了最大化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者仍需在设计和内容上进行进一步优化。例如,增加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并加强长期效果的追踪和评估。这些改进将有助于提升互联网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解决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杂志为中科院一区,SSCI Q1。课题组博士生陈嫱为本文第一作者,臧寅垠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课题组科研助理赵梓荑、博士生包佳敏、硕士生林捷以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伟医生均为本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20007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371139; U2336214)以及北京大学陈仲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基金(2021YJ003)的支持。
参考文献:Chen, Q., Zhao, Z., Bao, J., Lin, J., Li, W., & Zang, Y. (2024). Digital empowerment in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of internet-based interventions for enhancing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4(3), 100489.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