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活动方式和体验。人们对AI工具的态度呈现出复杂且矛盾的特点,既有对其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的认可,也有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深入揭示人类与AI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反思与洞察AI快速发展的内在本质,为将来的AI发展方向提供启示。

人们对AI的矛盾态度源自个体对技术变革的感知和反思,一个可能的相关概念是个体的敬畏倾向(awe-proneness)。敬畏倾向是指个体在面对宏大事物时产生一种交织了惊叹、钦佩、震惊等体验的复杂情感反应,以及想要顺应和调整的倾向。敬畏具有“唤醒”功能。敬畏倾向的复杂本质,可能带来不同性质的自我调整,从而影响人们对AI的复杂态度。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童佳瑾课题组的研究“Contradictory attitudes toward academic AI tools: The effect of awe-proneness and corresponding self-regulation”被中科院一区Top杂志《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的系列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Artificial Humans》所接受。

本研究聚焦于对AI使用频率较高的学生群体,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敬畏倾向如何通过促进和预防两种自我调节过程,影响对学术AI工具的满意和担忧态度。研究1和研究2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敬畏倾向不仅增加对学术AI工具的满意度,也增加对其的担忧。其中自我促进、自我预防两种调节机制揭示了重要的心理过程。研究3利用GPT模拟数据验证了这一模型,并进一步考察了该模型跨年龄和跨国家的可推广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敬畏倾向在AI技术接受和态度形成中的复杂作用机制,为理解人与技术的互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童佳瑾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的张阳鸣熙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李雨曈共为第二作者。

本研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1007)的资助。

Tong, J., Zhang, Y., & Li, Y. (2025). CONTRADICTORY ATTITUDES TOWARD ACADEMIC AI TOOLS: THE EFFECT OF AWE-PRONENESS AND CORRESPONDING SELF-REGUL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Artificial Humans, 100123. https://doi.org/10.1016/j.chbah.2025.100123


2025-02-03